成果(2014年畢業禮暨開學禮)
這也是一種教育:讓他們建立自信,也累積「出錯」的經驗──有了表演「出錯」的經驗,才學會如何克服怯場及面對「失敗」,下一次再接再勵。
Read More舞台上的故事
幕三:茶點前,有小朋友幫忙排好盒裝飲品。大家也忍受著美食的香味,開動之前來一張大合照。開動之後,John琴老師的一個學員先替他拿一碟滿滿的食物,然後才拿自己吃的一份。有小朋友對釀了雪糕的泡芙讚好,也有小朋友在自顧自練琴與敲打嫲嫲的鋼片琴。
Read More柏斯匯演花絮
森仔長了個少少肚皮,未抵埗就喊口渴,一再查問汽水那裡買。不知何處竄出的神通,他的利眼很快便瞄到一部汽水機。他從褲袋掏出一張廿元鈔,跟我兌換一些碎銀後,便箭步往表演場地的樓梯衝下去。眨眼,他又回來了,氣喘吁吁,卻兩手空空。
Read More第四課:活在歌聲裡
大角咀的第四課是「音樂與和平」,我們請來教唱歌的Harry哥哥作這一課的主導師。記得第二課的時候,地球導賞員說過,每個人都有一把獨特的聲音嗎?它與其他樂器一樣,需要你練習和保養它。
Read More第三課:愛的禮物
大角咀的第三課是「音樂與愛」,讓小朋友嘗試聽音樂的時候投入自己的情感。我們可以利用音樂的快慢、大小聲、節奏等等表達不同的心情。作為熱身,我們先播一首歌,然後讓小朋友看三幅圖畫或者相片,他們要站出來表態,選一幅最能代表那首歌。其中一首歌是「The Flight of The Bumble Bee」 ,我們選了三幅與蜜蜂無關的圖:人群逼爆地鐵站的情況、抓狂的男人與忙亂的上班族。高小班的學員追問我「最正確」的答案是甚麼,我如實相告這首歌的原來意思,他們聽過「答案」後,說我們「玩野」,問為甚麼沒有「蜜蜂」的選擇?
Read More第二課:歡迎來到地球
「Welcome to the Earth!」大角咀的第二課,主持人阿荻與明芯在首張投影片上這樣寫道。她們假設各位小朋友是外星人,帶領我們認識地球。
主持人選了地球上的聲音作為認識它的方法,而不是摩天大樓、科學、武器或股票。
鳯園之行
細菌最怕甚麼狗?
賊子又驚甚麼狗?
Claire在城巴上問小朋友。大家快快問候她,不知甚麼緣故,短短兩星期,她拉了世上最厲害的肚子,為我們預備了廿個以上的廁紙筒!她有所預備,因為我們又浩浩蕩蕩去旅行,這趟擇了鳳園──本地一處難得的蝴蝶熱點。多虧園藝學會的Sasa與June老師,不僅推介了這個節目,還在自家改造用途的棄置鄉村校舍接待我們,教小朋友弄生態樂器,材料就是廁紙筒。
第一課:走進生命的節奏
講解班規及唱過班歌之後,我們於大角咀的第一課是這樣開始的:
「你們知道哪裡可以感受到節奏嗎?」
「你們首先保持安靜,然後把手放在胸前,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。這就是拍子了,其實它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。」然後開個小小玩笑,「有沒有小朋友感受不到呀?」